重塑區議會軌道 滅政治掛帥歪風

中學校長、立法會議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鄧飛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2日)公布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重塑區議會的組成與產生辦法。新方案採用「442」制,即4成議席由行政長官親自委任、4成「地區委員會界別」由俗稱「三會」(每區的分區委員會、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以「全票制」選出。餘下兩成經地方選區直選產生,另有27名當然議員,議席總數為470席。新方案設有資格審查制度,「地區委員會界別」和「地方選區」的候選人,都須獲當區「三會」各3名委員提名,「地方選區」候選人另須獲當區50名選民提名才有機會「入閘」。

 

2019年黑暴相信大家都記憶猶新,區議會功能被嚴重扭曲,不僅喪失地區諮詢組織的作用,政治議題凌駕地區事務。有區議員拒絕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鼓吹「港獨」、鼓吹「攬炒,」刻意挑動社會矛盾和對立,漠視民生,損害市民福祉,破壞香港利益,危害國家安全,完全偏離區議會原有的角色和定位,違反了區議會成立的初心。目前只餘下百多位區議員服務社區,情況顯然不理想,必須盡快撥亂反正。

 

自從制定《香港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後,香港已經進入由治及興的新階段。由此可知,重塑區議會是完善選舉制度的必然延伸,落實「愛國者治港」也是必然的要求。是次改革,不但撥亂反正,更全面強化地區治理,更有效服務市民。筆者認為,改革後的區議會,有以下四個特質:

 

一,落實「愛國者治港」。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已經明言,新方案必須將國家安全放於首位,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確保特區有效管治。為貫徹以上原則,新方案設立「入閘」把關機制,設有資格審查制度,以及引入區議員履職監察制度,確保所有進入區議會的人都符合愛國者要求,使地區治理牢牢地掌握在「愛國者」手上。

 

二,堅持法治思維。《基本法》第九十七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可設立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接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就有關地區管理和其他事務的諮詢,或負責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衞生等服務。」李家超亦指出,區議會「值得保留」。這是地方行政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應該在制度設計上予以重整,使其更加符合《基本法》的規定。是次改革,正是根據《基本法》所賦予非政權性區域組織的職能,重新把區議會放到正確的軌道上。

 

三,鞏固行政主導。重塑區議會主要是優化其諮詢及服務職能。其中一個大動作,是當區民政事務專員將會擔任區議會主席,以確保地區事務進行諮詢的主導權回歸政府,亦可更好統籌區議會、「三會」及「關愛隊」,產生協同效應,讓政府更好掌握地區脈搏,凝聚民心;此舉充分體現行政主導原則,讓政府緊抓地區治理,從不同渠道收集意見,從而制定更合適的政策。

 

四,兼顧社會認受性。「442」方案既保留直選成分,亦有間選成分,也有委任制度,大量吸納愛國愛港而且有志於服務地區的人士進入區議會,既糾正現行制度下區議員容易以政治和民粹掛帥的問題,亦兼顧了吸納地區多元人才,成員來自四方八面,保持五光十色的特色,加強區議會的廣泛認受性,一掃以往政治掛帥的歪風,真正回歸服務社區的初心。

 

2023年5月3日 (橙新聞)

附加資訊

  • Open directly: No
版權所有© 2024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