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推動港生赴大灣區實習

 

中學校長、立法會議員鄧飛

大灣區規劃對國家和香港發展的意義,已經有太多評論者說過了,毋庸再提。筆者這裏要強調的是,要真的讓香港走上國家發展的前進列車,特區政府就必須在推動港生赴大灣區進行工作實習方面,做更多的政策性工作,而不是僅僅進行宣傳,也不僅僅靠民間的力量來推動。

事實上,讓香港青年學生回內地進行工作實習,比單純回內地進行交流活動,更能促進對國家的正面態度,更能提升港生把個人事業發展與國家整體發展相互結合起來的意願。其實箇中邏輯並不難以理解:


不能單靠民間力量推動

一,實習,是提供具體的工作體驗,可以讓港生在與自己大學專業對口的職業崗位上學以致用,或者至少能讓港生在自己選擇的職業崗位上試驗一下工作感受,同時又是在內地的工作環境下來進行。

說句坦白話,實習等於演習,幹得好,固然有利於自己在內地工作經驗的累積以及帶來滿足感;幹得不好,也是一種可檢討同時又不「致命」的教訓,就算最後真的發現內地工作不適合自己,也是一種基於親身嘗試和理性反省的結論,而不是流於媒體渲染的疑慮內地、不信任內地的粗淺印象。反觀單純的交流,就難以有這種工作體會。實習可以同時有交流的那種體會,但反之則不然。

二,如果在大灣區這個粵語地區實習,尚且未能適應,那就遑論在其他省市找工作了。因此,拓展港生在大灣區進行工作實習的空間,其實是給予港生一個回內地發展的「熱身」嘗試。反觀單純的交流,其實去哪都只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

既然實習比交流更加有效,那麼目前在實習方面所面臨的問題是甚麼呢?

首先是民間似乎比官方更積極,一方面是民間企業團體推動的實習機會,包括網信企業,金融企業等等,熱火朝天。另一方面是大學提供和聯繫的實習機會,尤其是在內地設有分校或者校區的本地大學,就相對比較具優勢。但這畢竟只是民間的自發行為,不是政府的官方政策,民間行為可以動用的資金和企業網絡資源,畢竟有限,而且未必能夠持續化,恆常化,因此,最終還是得靠政府的政策投入。

其次是實習集中在大學,而副學位課程尤其是職業導向的高級文憑課程的同學,卻很少聽說有同等的實習機會。大學學位課程的大約佔每屆適齡同學的百分之三十多左右,剩下尚有六成的同學是在副學位課程,包括職業導向的高級文憑課程(這裏也佔了整體的近四成)。

這些同學似乎被忽略了,如果真的拓展他們在大灣區的工作實習機會,真的只有政府才可以做得到!

一言蔽之,特區政府必須加大對香港青年在內地工作實習方面的政策和資源投入,才能真正協助香港青年能夠在大灣區乃至整個國家發展大潮中,找到自己職業發展的機會!

2022年6月15日 (星島日報)

版權所有© 2024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