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昨日(22日)在立法會宣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香港經歷3年疫情打擊,加上外圍經濟疲弱,幾年下來累積頗高的赤字。今年《預算案》主題是「穩中躍進、共拓繁榮新願景」,方針為「中間偏鬆」,超過八成是用在市民和中小企身上,繼續「派糖」包括:退稅、寬免差餉、電費補貼、綜援戶雙糧等,並繼續推出新一輪消費券計劃。教聯會對以上措施表示支持,認為香港擺脫疫情困擾,經濟正值復蘇初段,市民和不少企業仍然承受相當壓力,此舉有助減輕市民的經濟負擔,加固復蘇的動力。
本屆政府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2月底發表,教聯會劉智鵬、鄧飛和朱國強議員早前已向政府提交建議書,提出了多項與教育相關的建議。在此基礎上,教聯會提交此份建議書,期望財政司司長可重點關注教育界以下的問題和訴求,並在《財政預算案》中預留資源,推出措施加以支援。
財政司司長今天發表本屆政府任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今年教育經常開支逾1,019億元,較去年增加近5%,但增幅是各個政策範疇最少的。受疫情及經濟等多項因素影響,今年教育佔政府開支總額的比例只有13.8%,創下回歸以來新低。目前香港受到新一波疫情困擾,經濟民生大受影響,因此政府投放大量資源支援防疫抗疫工作,與教育相關的舉措較少,教聯會對此表示理解。本會具體回應如下:
教聯會主席、小學校長黃錦良 今屆政府任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下月底公布。 近期,本港受第五波疫情侵襲,教育局先後宣布全港幼稚園、小學及中學暫停面授課堂。《預算案》須預留撥款,以助教育界應對疫情危機。其中,跨境生的情況值得關注。過去兩年,跨境生須在內地上網課,額外增加了不少學習開支,包括教科書及學習材料郵寄費用、添置電子設備等。政府可考慮為跨境生提供津貼,舒緩跨境生家長的經濟負擔。除了跨境生外,基層學生在疫情期間學習和情緒方面遇上不少挑戰,建議提供課後學習班津貼、延續代繳文憑試考試費等措施,並增撥資源關顧學生的精神健康。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2月底公布。為此,教聯會就今年《預算案》的教育措施提出十多項建議,以解決目前教育的問題,期望政府能夠落實推行。本會指出,今屆政府相對較重視教育,增加對教育資源的投入,教育經常開支增至逾千億,惟過去兩年教育開支的增幅不及醫療、社福等政策範疇,近年佔政府開支總額的比例,由2019/20的20.5%下降至2021/22的15.2%,教育措施多屬小修小補。
今天政府公布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今年教育經常開支逾1,007億元,較去年增加約3%,但增幅是各個政策範疇最少的。相對政府經常開支,今年教育開支佔19.5%,較去年的20.5%進一步減少。目前香港正面對經濟寒冬,百業蕭條,財政赤字高達2,500多億元。在這情況下,《預算案》與教育相關的舉措較少,教聯會對此表示理解。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教育界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有待政府給予支援。同時,面對年輕人守法意識及國家觀念薄弱,做好「一國兩制」教育實在是刻不容緩。政府必須加強對教育界的支援,讓學校做好國情國安教育的工作。為此,教聯會就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了多項相關建議,並期望今後政府持續增加教育經費,提升教育質素。
今屆政府公布任內第三份《財政預算案》。相較過去兩年,這份《預算案》對教育的著墨相對較少。今年教育開支總額仍有1,123億,但比例下降至15.4%,較去年下跌5%。面對社會事件及新型肺炎的雙重打擊,目前香港正處於困難時期,財政赤字嚴重,故今年政府對教育的投入較少,教聯會對此表示理解。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2月底公布。為此,教聯會就今年《預算案》的教育措施提出多項建議,期望政府能夠落實推行,以解決目前教育的問題。
政府剛發表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今年《預算案》推出了一些新措施,包括增加科普教育撥款、落實中學「一校兩社工」,以及延續了去年減輕學生經濟負擔的措施等,值得肯定。今年教育經常開支達到905億元,較去年增加約5%,但增幅幾乎是各個政策範疇最少的。相對政府經常開支,教育只佔20.5%;相較過去十年的數字,仍屬於偏低。
教聯會就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多項建議,涵蓋大、中、小、幼、特各個界別,期望政府能夠落實推行。教聯會認為,今屆政府增撥的教育經常性開支達至83億元,值得肯定。不過在過去20年,教育佔政府經常開支的比例沒有太大分別,而且與其他國家或地區比較,本港教育開支亦屬於偏低;建議香港的教育開支應大幅增加至本港GDP的4.8%,以解決目前的教育問題,保留教師團隊。本會向政府提出多項建議,包括:
去年特首已落實36 億元「教育新資源」,目前尚有14億元未使用;加上《預算案》增撥20億元,合共34億元教育新資源有待分配。為了進一步收集前線教師的意見,本會於5月底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最多教師支持增撥資源的首三項措施包括:「增加學位教席,推動教師全面學位化」、「進一步改善班師比例」及「全面推行小班教學,提升教學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