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偉博士
胡少偉博士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2023-2025),曾任教聯會教研部副主任(1996-1997)、常務理事(1998-2001)、副會長(2001-2004)和副主席(2004-2022)兼教育政策部主任(2004-2019)。現職為香港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系助理教授(教學),先後獲得柏立基教育學院教師證書、香港中文大學兼讀學士(小學教育)、香港大學教育碩士(教育社會學)及北京師範大學博士(比較教育)。
胡少偉現任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香港教育大學國學中心副主任、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義務秘書和香港教育行政學會學術秘書等教育專業職務。正參與的社會服務包括:東井圓林東慈善基金副主席、國際濟公文化協會副理事長、東井圓佛會董事和德教會濟修閣理事。卅年來,曾任校董培訓班、擬任校長課程及中層人員領導培訓課程的導師,並曾發表過百篇期刊和專書的學術文章;現為教師專業進修課程:「科組主任的入門」的講師。胡少偉博士主要研究興趣包括香港教育政策、比較教育與全球在地化發展、教師專業發展與中層人員培訓、國民教育與生命教育、及中國文化與哲學思想。2017年5月起,他在幫港出聲博客不定期發表對香港時局的個人分析和評論,並於2022年编選輯成《教育工作者幫港之言:香港特區成立銀禧紀念》。
胡少偉在學時任柏立基教育學院學生會教育幹事(1982-1983)和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副會長(1983-1984)。入職小學做教師後,曾任學友社常務委員兼中港交流部主任(1985-1989),深水埗區公民教育委員會副主席(1988-98),深水埗區青少年暑期活動統籌委員會主席(1992-1997);同期出任香港資助學校教師會教研部主任(1986-1994),香港教育工作者專業守則籌備委員會(1987-1991),課程發展議會委員(1992-1995),檢討學校公民教育指引工作小組成員(1995-1996)。並於2000-2008年期間同時出任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成員及推廣委員會主席和香港教師中心常務委員兼專業發展小組主席。
在新時代,胡少偉為教聯會支援教師推行一國兩制及國情教育主編的資料冊包括:《香港回歸十五年:社會發展多面睇》(2012)、《廿一世紀的國情》(2013)、《香港與內地的融合》(2013)、《國家成長的足印》(2014)、《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2015)、《鑒古知今:支持教師推行歷史教育》(2016)、《香港社會廿年來發展多面睇》(2017)、《國家改革開放40週年自學參考》(2018)、《國慶70周年多面睇學與教資料冊》(2019)及《2020國情學與教資料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個人獎項:香港總督社區服務獎狀(1995)、推動社會進步十佳貢獻人物(2011,北京)、「第三屆錢學森城市學金獎--城市教育問題」優秀獎(2013,杭州)、第23屆華夏園丁--2016荊風楚韵湖北行「教育論壇」二等獎(2016,湖北)、「中國夢、全國優秀教育教學論文評選大賽」壹等獎(2016,北京)、「第25屆華夏園丁大聯歡」優秀華夏園丁(2018,西安)。近年有關促進大灣區教育交流的發表有:
胡少偉 (2021,11,13). 在大灣區加強學生的國家認同與國際理解教育。發表於2021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學校長論壇,香港
胡少偉 (2020,11,28). 論推動粵港青少年交流與析香港青少年特點。發表於華南師範大學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第二屆港澳青少年教育與發展高峰論壇」,香港
胡少偉 (2019,12,21). 教育成長規劃與2035灣區教育發展。發表於第十屆教育與中國未來30人論壇2019年會「教育灣區:永續民族輝煌」,中國,廣州
胡少偉的學術連結為 https://repository.eduhk.hk/en/persons/siu-wai%E8%83%A1%E5%B0%91%E5%81%89-wu
教聯會胡少偉連結https://shp.icu/gmXl
教聯會副主席胡少偉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於5月16日在京向夏寶龍主任匯報香港最新的教育發展,並感謝港澳辦一直支持特區政府推動教育界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猶記得2月《流浪地球2》在港上映11天,票房只收410萬港元,不及同期上映的台灣電影《想見你》。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不單在內地受熱捧,在世界多地也取得不俗的票房,並由香港紅星劉德華主演卻在港遇冷。事實上,內地電影一直在港不受歡迎,除了可能是香港影院擁有者對內地的偏見外,這不認同內地的觀念在香港各個階層或多或少是存在的,且不在少數。如何增強港人對國家和內地同胞的認同?解決這問題才能有堅實的基礎去培育新一代貢獻國家所需!
胡少偉︰「過去大部分港人認為美元喪失霸權地位的日子離我們很遙遠,但當前大犀牛『去美元化』的發展,港人會視若無睹、坐以待斃嗎?盼望港府早日與國家專才共同關注及研究應對之策,以避免香港社會承受不必要的損失!」
4月15日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香港當天共有60多場面向地區、青年、婦女等不同群體的活動,包括紀律部隊聯合舉行升旗儀式、18區民政事務處舉辦國家安全教育活動;教育局向全港小學派贈6萬本國安繪本等。
胡少偉:「早於今年2月20日,國家外交部便發表《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通過列舉事實,讓各地人民了解到美國在下列五方面霸權劣跡:肆意妄為的政治霸權、窮兵黷武的軍事霸權、巧取豪奪的經濟霸權、壟斷打壓的科技霸權、蠱惑人心的文化霸權,並看清美方做法對世界和平穩定和各國民生福祉帶來的危害。」
「愛國者治港」論述來自鄧小平對「一國兩制」的設想,他闡明「港人治港」須是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20 年11 月通過《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的決定》,任何經依法認定後的不愛國者會喪失立法會議員資格,自此香港的從政者都是愛國的;與此同時,自2020年底開始引入公務員宣誓安排,至2022年中18萬的公務員已簽署聲明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但令筆者想不通的是,講愛國精神在香港傳媒和學校仍是大家迴避的話題。
香港特區教育課程推行國民身份認同教育二十多年,為何被指為「失敗」?本文梳理源由,認為要害在於回歸多年當局和有關課程隻字不提憲法與特區關係,縱容港英「殖民教育」模式複製延伸,荼毒特區下一代。作者建議正本清源,兼重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同時呼籲教育局負起落實國民教育的帶領角色。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頒布至今已近33周年。然而,有關這份與國家憲法共同構成香港特區憲制基礎、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全面準確貫徹落實的憲制性法律文件的教育工作,至今仍被不少人認為是不足夠。
胡少偉:「要全面實現香港人心回歸,中央及特區政府要繼續加強『去殖民化』,徹底清除香港司法界的殖民殘渣。正如時任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在去年『國家憲法日』座談會指出,擁護和信仰中國憲法離不開對國家與民族的情感認同,香港要發展和壯大『愛國愛港』力量,應『完全徹底擺脫殖民統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