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會長:胡少偉

20161108B 664

胡少偉博士 

胡少偉博士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2023-2025),曾任教聯會教研部副主任(1996-1997)、常務理事(1998-2001)、副會長(2001-2004)和副主席(2004-2022)兼教育政策部主任(2004-2019)。現職為香港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系助理教授(教學),先後獲得柏立基教育學院教師證書、香港中文大學兼讀學士(小學教育)、香港大學教育碩士(教育社會學)及北京師範大學博士(比較教育)。

胡少偉現任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香港教育大學國學中心副主任、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義務秘書和香港教育行政學會學術秘書等教育專業職務。正參與的社會服務包括:東井圓林東慈善基金副主席、國際濟公文化協會副理事長、東井圓佛會董事和德教會濟修閣理事。卅年來,曾任校董培訓班、擬任校長課程及中層人員領導培訓課程的導師,並曾發表過百篇期刊和專書的學術文章;現為教師專業進修課程:「科組主任的入門」的講師。胡少偉博士主要研究興趣包括香港教育政策、比較教育與全球在地化發展、教師專業發展與中層人員培訓、國民教育與生命教育、及中國文化與哲學思想。2017年5月起,他在幫港出聲博客不定期發表對香港時局的個人分析和評論,並於2022年编選輯成《教育工作者幫港之言:香港特區成立銀禧紀念》。

胡少偉在學時任柏立基教育學院學生會教育幹事(1982-1983)和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副會長(1983-1984)。入職小學做教師後,曾任學友社常務委員兼中港交流部主任(1985-1989),深水埗區公民教育委員會副主席(1988-98),深水埗區青少年暑期活動統籌委員會主席(1992-1997);同期出任香港資助學校教師會教研部主任(1986-1994),香港教育工作者專業守則籌備委員會(1987-1991),課程發展議會委員(1992-1995),檢討學校公民教育指引工作小組成員(1995-1996)。並於2000-2008年期間同時出任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成員及推廣委員會主席和香港教師中心常務委員兼專業發展小組主席。

在新時代,胡少偉為教聯會支援教師推行一國兩制及國情教育主編的資料冊包括:《香港回歸十五年:社會發展多面睇》(2012)、《廿一世紀的國情》(2013)、《香港與內地的融合》(2013)、《國家成長的足印》(2014)、《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2015)、《鑒古知今:支持教師推行歷史教育》(2016)、《香港社會廿年來發展多面睇》(2017)、《國家改革開放40週年自學參考》(2018)、《國慶70周年多面睇學與教資料冊》(2019)及《2020國情學與教資料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個人獎項:香港總督社區服務獎狀(1995)、推動社會進步十佳貢獻人物(2011,北京)、「第三屆錢學森城市學金獎--城市教育問題」優秀獎(2013,杭州)、第23屆華夏園丁--2016荊風楚韵湖北行「教育論壇」二等獎(2016,湖北)、「中國夢、全國優秀教育教學論文評選大賽」壹等獎(2016,北京)、「第25屆華夏園丁大聯歡」優秀華夏園丁(2018,西安)。近年有關促進大灣區教育交流的發表有:
胡少偉 (2021,11,13). 在大灣區加強學生的國家認同與國際理解教育。發表於2021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學校長論壇,香港
胡少偉 (2020,11,28). 論推動粵港青少年交流與析香港青少年特點。發表於華南師範大學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第二屆港澳青少年教育與發展高峰論壇」,香港
胡少偉 (2019,12,21). 教育成長規劃與2035灣區教育發展。發表於第十屆教育與中國未來30人論壇2019年會「教育灣區:永續民族輝煌」,中國,廣州

胡少偉的學術連結為 https://repository.eduhk.hk/en/persons/siu-wai%E8%83%A1%E5%B0%91%E5%81%89-wu
教聯會胡少偉連結https://shp.icu/gmXl 

教聯會副會長胡少偉

12月4日是國家憲法日。為了增強人民的憲法意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2014年第12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1次會議決定通過將12月4日訂為國家憲法日,每年憲法日國家通過多種形式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宣傳教育活動。國家現行的《憲法》是1982年第5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5次會議通過的。為了準備與英方談判香港前途及在恢復香港主權後推行「一國兩制」,當年全國人大會議通過《憲法》中增加了第31條:「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

教聯會副會長胡少偉

行政長官李家超10月發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明確,特區政府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確定的特區憲制秩序,履行行政主導,落實「愛國者治港」。為達此施政目標,特區政府其一的新措施是於2025/26學年全港小學推行人文科。

教聯會副會長胡少偉

因為香港部分媒體過往的偏頗報道及學校課程的缺失,不少香港師生和家長對國情了解不足,特區政府和教育局宜加資源和措施,推動全港社會和學校早日學好國情。在世界百年大變局中,學好國家的「一帶一路」發展,是香港師生家長的必修課!

胡少偉:「在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方面,特首提示大家:要防範那些通過網絡、媒體等渠道,假借社會議題作幌子,企圖挑起矛盾、扭曲事實、造謠生事,或者利用似是而非、以偏概全的說法挑動市民對特區政府甚至中央的不滿,企圖挑戰中央和特區管治的『軟對抗』行為。正本清源,筆者望特區政府日後也能多說『一國兩制』在港的歷史,使那些過去只看『蘋果』的港人,能早日辨清回歸前後泛民輿論的禍心,民心回歸指日可待!」

胡少偉:「港人要認真學懂中華文化,除了明白中華文化有多元一體、求新重德的特質外,也要補課弄清大同的理念。當前國家提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了中華文化天下大同的傳統;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觀念,孕育歷代華人遵循由己到家、由家到國、由國到天下的超越。為了促進相關國家的共同發展,加強各國在政經人文領域的合作,國家於10年前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至今有逾150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合作文件,啓動逾3000個合作項目,並拉動近萬億美元的投資。可見我們國家倡議得到廣泛的支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推動和保障具有共同性的全人類利益;各地人民互相尊重、求同存異,人類便步向中華文化宣導的大同社會,一起享有全球繁榮及世界和平!」

國家主席習近平2023年4月視察廣東時指出要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這個大灣區國策可見於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稱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要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羣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還要打造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範。香港作為大灣區的一員,學生了解有重要戰略意義的灣區國策,將有益於其個人生涯規劃和建構與時並進的事業觀。

胡少偉:「作為香港教育工作者,筆者期望特首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在不影響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的原則下,建議各高校及各教育法定組織要高瞻遠矚,不要只服從慣性和舊的機構文化,要配合世界百年大變局及中國式現代化,建構新的機構願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平視美歐文化,多與金磚十一國及『一帶一路』沿線的南方國家院校、機構和學者交流合作!」

「為加快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高教界應在學術研究、科技合作和教學交流中提出更多的新舉措。教資會也應提出新策略鼓勵本地大學與內地構建長期合作,深化兩地學術研究和教學上的合作。此外,政府應撥出資源鼓勵自資院校開辦在大灣區有市場需求的課程,如機械設計、產品開發、文化保育等。」

胡少偉:「希望香港政府、媒體和學校多提供平視看世界的資訊,讓香港青年早日可實事求是地看待外部世界、看待自己和國家,有主見、不盲從,能明辨真偽,也能擇善而從,包括學懂中國式現代化之路及從西方文明中汲取有益的東西。」

胡少偉:「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上世界經濟重心由美歐轉移至新興國家,美國正為此不斷制裁內地及香港,企圖遏制中國快速發展,香港傳媒何時才能走出美英媒體的論調,客觀地報道美國對我們的惡意,使更多港人能分清敵我,及早謀劃防備美國破壞內地及香港繁榮穩定的新招?」

胡少偉︰「香港在2019年有5.2萬嬰兒出生,2020年疫情發生只有4.3萬嬰兒出生,2021年降至3.6萬嬰兒出生,2022年香港嬰兒出生低跌至3.2萬名……面對這個香港教育界的風險,不知大家幫港朋友有何良策?2027政府換屆之際,現屆政府也要處理2027/28小一入學的安排,希望官員在那時不會沿用現時的6歲學齡人口作規劃,並能早日主動超前佈局,使香港不受學生人數減少之困!」

第 1 頁,共 24 頁
版權所有© 2023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