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教聯會回應人口政策進度報告書
緩解殺校壓力和規劃新來港學童教育要一併考慮
對於特區政府發佈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二零一二年進度報告書》(下稱「報告書」),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有以下回應:
一﹑香港中小學基礎教育﹐正面臨長期學額不足﹑短期學額過剩和區域分佈不均的尷尬局面﹕根據報告書預測﹐未來大部份單非和雙非學童都會回港就學﹐未來中小學學額的需求會大增﹐目前學額和師資根本不敷應付。但與此同時﹐由現在至2016 年﹐本地學生數目將持續大幅下降﹐縮班殺校的壓力再度上升。另外﹐北區跨境學童數量又超過了北區學校所能提供的學額。教聯會認為﹐特區政府對長期規劃束手無策﹐對縮班殺校聽之任之﹐對跨境學童頭痛醫頭。
二﹑教聯會主張﹐無論是解決當下跨境學童問題﹐還是規劃將來學額問題﹐特區政府都應該在擴大現有學校人手編制及班級結構的基礎上進行﹐而不應一方面聽任因所在地區人口下降而收生不足的學校被迫縮班殺校﹐聽憑數以千計的合約教師因學生人數下降而面臨解僱﹐另一方面又極為短視地在北區加建新校﹐重複建設﹐浪費教育資源。
三﹑教聯會主張﹐增設接駁邊境往來新界區的交通設施和校巴服務,讓跨境學童除北區外有更多選擇,既解決北區學額不足﹐也可緩解北區以外新界地區收生嚴重不足以致縮班殺校的困境。
四﹑面對長期問題﹐教聯會認為﹐政府應該每年增加固定比例的學額﹐當學額過剩時﹐容許學校彈性處理每班人數﹐不必動輒殺校﹔當學額不足時﹐為願意提供額外學位的辦學團體提供資助﹐合理而充分地運用好現有的教育資源﹐珍惜學校的辦學經驗和教師的專業提升。
五﹑如學位不足﹐政府應按優先次序分配學額:本區學生優先﹑父母均為香港居民但居於內地者次之﹑單非兒童再次之﹐最後是雙非兒童。
六﹑同時﹐政府應該開設專門的宣傳和諮詢渠道﹐例如專用網頁和駐內地辦事處宣傳等﹐讓單非/雙非兒童的父母及時了解香港的學位配置情況,方便父母審慎考慮是否安排子女跨境上學或回港入學,做到有序規劃。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謹啟
2012年6月4 日